怀柔这10个重要的长城关口,你全都知道吗?

2018年03月24日 10:16浏览量:4451


我们知道,古代长城是重要的防御设施,那么它具体靠什么发挥防御作用呢?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口要塞。进出长城都需要过关口,长城之外的地方叫口外,长城里面的地方叫口里。全长64.5公里的怀柔长城,共有关口要塞21处。我们将自东向西介绍其中一些重要关口。

大水峪关


怀柔长城自东向西,将这段长城比作青龙的话,而大水峪关就相当于龙头。大水峪关在今天怀北镇大水峪村西北山谷里,这个山谷现在是青龙峡景区。西南距离怀柔城区15公里,东距密云小水峪3.5公里。关口早已不存在,残留下青龙山两侧的古老长城。



关和关口内的城建于明代永乐年间,这个大水峪城不是土城,而是一座砖石城,下面铺着条石,上面砌着青砖,顶部建有垛堞。城高三丈,顶宽一丈,南北长250米,东西宽200米。有东、西、南三个门。城堡北高南低,不论进西门、南门、东门,均需爬坡而上。在以前,从怀柔平原去口外丰宁,都要走大水峪关,这个关口自然也就成了防备游牧民族南侵的要隘。


明代《怀柔县志》说,怀柔的“兵备道”,也就是怀柔驻军“司令” 张邦彦还戍守过大水峪。当时怀柔防守的长城关口有七处,这个“司令”除驻守县城外,大水峪是唯一由他兼管的关口,由此可见其重要性。后来从西侧河防口修了出关的路,新路很少受洪水的影响,走的人逐渐多了起来。原来从大水峪关出关要走的路,因挨着河边受洪水影响比较大,走的人就慢慢少了,此关口就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。关不重要了,关内的城也跟着萧条了。1958年,这个城堡被拆除。

河防口


说起河防口,首先会想到那里的红肖梨,还有近几年当地举办的古关迎春大集。河防口,因河设防,故得此名。其实那条河很小,甚至没有名字,仅是沙河的支流。但此处为通往塞外的要道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


《方舆纪要》载,河防口关是怀柔境内长城东起的第二关。口外为连云栈,北边是沙岭儿,关隘狭窄不容马儿通过,利于防守。河防口关,位于怀北镇河防口村北,南距怀柔城区13.5公里,东北距大水峪关2.5公里,西南至神堂峪关3.5公里。此关口自古为通衢古道,山川秀美,形势险要。


关口附近石崖上面,曾留有“吏隐”石刻,文字端庄精美,不知为哪个朝代文人所题,遗憾的是因为修路,石刻被砌在了护坡内。该关口是平原、山区的分界线,站在关口处南望一片沃野,北望群山巍峨。111国道通车后,过往行人车辆增多,多由此口进入山区。



神堂峪关



当长城周边又有水域,很容易形成依山傍水、古建沧桑的旅游名胜。像大水峪关、神堂峪关都是这样。神堂峪关位于雁栖镇神堂峪村西北1公里处,南距怀柔城区11公里,东北距离河防口3.5公里,西北距亓连口4.5公里,雁栖河由此口流入关内。



《三镇边务总要》曾记载,神堂峪关建于永乐年间,水口有十余丈宽,人马可并行。神堂峪就在关门两侧中间,两匹马可并排通过。古时有官军屯守,出关口后道路狭窄,乱石峭壁,虽有小道,但通行极为困难,交通不便,居民稀少。可见当时神堂峪关口位置之重要,工程建设之难。


亓连关


亓连关位于雁栖镇莲花池村南0.5公里处,东南距怀柔城区14公里,距神堂峪关4.5公里,南距长园3.5公里,西南距慕田峪关1.5公里,为明永乐年间所建,是当时密云石塘路管辖的最西一关,同时也是以山海关为起点的蓟镇长城的最西端,由此爬过山梁到慕田峪长城的大角楼,已是明代昌镇长城黄花路管辖的地界了。



光绪《顺天府志》记载:“亓连口通大川,正关水口宽漫,通连骑,极冲。”山间之水至今流淌,只是水势减小。关口城墙不在,山谷处河道上建起大桥,连接起山间公路。亓连关,名字很神奇,也很独特。


关于它的得名,有几种不同说法。一说修建长城时,一位名叫亓连的督军带领修关,他身先士卒,与兵士同甘共苦,后不幸殉职,时人为纪念这位督军而命名亓连关。另有一说,修关时条件艰苦,耗时数载,凿石筑墙,砌砖和灰,极尽人力物力。虽水源充足,用之不竭,但粮食有限,供应不及时,饿死了很多人,人称“缺粮口”,后讹传为“亓连口”。还有一种说法,莲花池村内的莲花泉,泉水一直清澈透明,无论季节更迭,干旱灾荒、兵荒马乱从没间断过。泉水喷涌而出,状若莲花,村庄由此得名。


过去,亓连关也有写做“开莲关”的,不知是笔误,还是与莲花泉状似莲花有关。无论怎样,这里山势险要,两边高山,中间山谷,翻过山就是交界河,关口处急转直下,可见当年修此关口之不易。


慕田峪关


说到此关,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,有“万里长城、慕田峪独秀”之说。慕田峪关位于渤海镇慕田峪村东,南距北京城区73公里,东南距怀柔城区13.5公里,东北距莲花池1.5公里,东距亓连口1.5公里,西南距辛营2.5公里,西北距贾儿岭2公里。


明永乐二年建关,是昌镇黄花路所辖最东隘口。《四镇三关志》记载,东自慕田峪连石塘岭路蓟镇界,西抵居庸关镇边城接紫荆镇界,延袤四百六十里。昌镇设立后,慕田峪关就成了专门护卫京师、皇陵的昌镇东起第一关。此关军事位置至关重要,早在历史上曹操灭袁绍就曾取道于此。慕田峪关建于两峰低凹处,关口有三座敌台相连的正关台,关东有三条长城会于一起高筑在海拔高603.3米山顶上的大角楼。


贾儿岭口


贾儿岭,海拔1100米,位于明长城慕田峪关与田仙峪关之间。在慕田峪长城第18台,曾立有明成化七年(1471年)七月六日界碑:“迤东系慕田峪地方,迤西系贾儿岭地方。”立此碑时,自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防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,防区划分极其明晰。



贾儿岭口即今天的辛营北沟,亦称贾儿岭关。明正德十年,贾儿岭、田仙峪已经辖属于“黄花镇”。此关位于渤海镇北沟村与雁栖镇西栅子村交界处,牛角边东侧,东南距怀柔城区16.5公里、距慕田峪关2公里,南距北沟村2公里,西距田仙峪村2公里,北距西栅子村2公里。贾儿岭向西的长城,随山脊急邃起伏,有时坡度达80度,属于长城未开发段。


田仙峪口


明长城隘口,东南距怀柔城区18公里,南距田仙峪村4公里,西距内外长城衔接处0.5公里。隘口西为高山,用条石和城砖砌成的基础完好的长城,由山峰顶部近似垂直向下,似梯子人称“云梯”,下边是关口,当地人称“钻关”。


在该关口往南山沟狭窄处,又修了三道干插边防御城墙,当地群众分别称作头道边、二道边、三道边。该沟有泉水,《光绪昌平州志》有“珍珠泉在田仙峪内,东南流经新营城前,左合慕田峪水”的记载。明代曾开发过此泉,如今喷水龙头石雕仍在。1983年又开发此泉,经检验,含钠量极低,为优质矿泉水。


东北口


怀柔最北的长城在哪?在琉璃庙镇梁根村西南的东北口关,距怀柔城区26.5公里,明时属于宣府镇。由火焰山九眼楼逶迤北上,经过海拔1450米的气不忿山和海拔1534米的黑坨山,就可到达东北口,直线距离约10余公里。


东北口关的得名源于东北梁,介于怀柔、延庆之间,绵延30余公里,关口处海拔1150米。本来关口在梁根村西南,何为东北口?原因在于此关口位于四海镇东北方向,故名东北口关,此关也是怀柔长城最高的关口。今有琉四公路通过此处,因山高路险,景色绝佳,近年来,在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中极负盛誉。


擦石口


明内长城隘口。位于渤海镇擦石口村与庄户村交界海拔655.8米处。东南距怀柔城区20公里,东距田仙峪3公里,西距磨石口3公里,北距庄户村1.5公里。自明代万历年间擦石口长城建成以来,就是著名的险关要塞。



《光绪昌平州志》记载:“擦石口,明嘉靖二十年(1541年)建。山险、有沟,外通梨树坨、四海冶,置有城壕可守。”擦石口之名是因通往关口的唯一通道大石湖段巉岩耸立,狭窄难行,人行、马过、水流都需擦石而过,故名。


磨石口


从擦石口长城再向西行,就是人称“一村三关口”的磨石口、驴鞍岭口和大榛峪口。这三座长城关口由东向西依次排开,相距都不远,大约三四公里,均位于沟谷险要之处,因其所处位置不同,在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作用也有所区别。还有一点特别之处,即三处关口都有三个对应的村子,分别是边坑、云岭、西台子,而大榛峪则是这几个自然村的总称,它的得名取自长城的第三个关口,也就是说这里本没有大榛峪这个特指村名。



磨石口关位于响水湖自然风景区内,所以也叫响水湖长城。此处长城,东南距怀柔城区21.5公里,东距擦石口长城3公里,东北距庄户3公里。关隘两边都是悬崖,一条小溪穿关而过,由于峡口狭窄,经常年流水冲刷,水关两边的石壁被溪水冲刷得十分光滑,故此得名——磨石口关。


《光绪昌平州志》记载:“磨石口惟二道关并东山墩空及水口冲要,通马,其大安家坨迤西岚儿峪各山险,通步。”因地处险要,明时曾设有两道关门,关门外设有瓮城,故称“双关子”或“龙门水关”。水库大坝东南侧登上悬崖边镇关敌楼,俯瞰下面的关口,仰望东南方向旺泉峪长城连绵不断,可欣赏边关要塞的雄伟气势和沧桑风貌。



文字来源:《怀柔文物集成》《龙脊沧桑》

图片来源:卜向东、山水怀柔

排版:杨彬




文章摘自:文明怀柔

原文链接.jpg

网友评论